<span id="xaqpo"></span>
  • <span id="xaqpo"></span>

      1. <s id="xaqpo"><dfn id="xaqpo"></dfn></s><span id="xaqpo"><u id="xaqpo"><meter id="xaqpo"></meter></u></span>

        1. 今天是: 繁體中文
          手機版 | 歷史上的今天 | 幫助 | 加入收藏 | 設為首頁 | 會員中心 |我要投稿 | RSS歷史網RSS訂閱
          歷史春秋網 歷史春秋網道學頻道
  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>  文化 >>  文化遺產

          半島客家,香港歷史最悠久、最具規模及保存最完好的客家村荔枝窩

          時間:2022-11-22  來源:歷史春秋網  作者:林文映    評論:  【國學  收藏  糾錯

            荔枝窩是香港的一個客家村,筆者交往多年的島上原住民群英姐的父親一百歲生日,兩岸客家聯會拉隊前往祝福,體現濃濃鄉情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去荔枝窩有渡輪,碼頭在沙田的馬料水。但當日聯會主席程民駿出動私人豪華游艇,中環上船。十余隊友興高采烈出發,途中遇六級大風,船身上下顛簸,人人東倒西歪,灰頭土臉,其中兩位壯漢竟然還“把膽汁都吐出來了”,場面頗為滑稽。想想客家先民在附近海域經歷了三百年風浪,真是汗顏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舊時候,從荔枝窩去香港島,猶如從邊遠大山進城那樣遙不可及。據英姐回憶,她十五歲才首次逛港島,非常興奮,因為父親帶她去辦證件準備出國。移民局官員看到這位黑乎乎的鄉下妹子,問是哪里人。她說是香港人,住在荔枝窩。髪碧眼的移民局官員大感詫異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正因為近乎“與世隔絕”,荔枝窩漸成廢村,許多村民搬去沙頭角、大埔墟等。近年多了一些人回流,是因為香港大學學者及一些民間組織倡導“復耕”。從 2013 年開始,村民們與港大嘉道理研究所、香港鄉郊基金、綠田園基金及長春社,共同開展“永續荔枝窩”計劃。此舉亦帶來了愈來愈多對客家民俗感興趣的人群。在荔枝窩土生土長的英姐,時常以客家菜招呼親朋好友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類似愉景灣,荔枝窩亦是半島。除了渡海,住民還可走陸路,走2小時山路,沿犁頭石古道到烏蛟騰。因為疫情,英姐說快兩年沒有回去了。她家在“禁區中的禁區”,過境耕作要有回鄉證、禁區紙,還要有普通香港人聽都沒聽過的“橋頭紙”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荔枝窩是新界歷史最悠久、最具規模及保存得最完好的客家村之一,源流可上溯至明末,明軍將領黃維德及后裔于清初復界后,由福建輾轉經粵東的惠州、紫金、陸豐遷徙至此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根據客家圍村的風水設計,村前有古榕及寬闊的禾坪。荔枝窩九橫三直密集排列,瓦片鋪砌的屋頂、舊式鐵枝窗花、磚墻、屋內廚房、柴爐、煙囪、浴室,皆充滿客家元素。村內有水道貫穿,各家門口有磨刀石。兩岸客家聯會會長江全孚感嘆,“有一種回到閩西老家的感覺”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數百個寒暑,村民都以耕種為主,主要農作物為稻米和水果,部分以捕魚及售賣竹制品為生。荔枝窩山多平地少,先民們開墾坡地、壘石圈土,沿山勢逐級圍造梯田。荔枝窩水源充沛,豐富的淡水資源孕育了本港梯田種植文化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本港種植水稻的歷史,可以追溯至一千年前。稻米種植一直是本港社會發展的“支柱產業”,亦是新界大部分家庭維持生計的主要手段。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,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,稻田仍然占全港耕地面積的80%以上。昔日不論是租田或繳納官府的稅賦,普遍以稻谷的“擔”、“斗”作為計算單位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在過去,本地農夫都以自家的方式保留谷種。但是在上世紀的六、七十年代,本港的稻米耕作式微,市民每天進食的大米都是從泰國、越南、澳洲、中國大陸如東北等地進口。本土谷種逐漸消失,幾近絕種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,村民陸續移居英國或遷出市區謀生。那時候英姐的父親已過不惑之年,仍毅然帶著數名子女遠渡歐陸,經營了四十年的中餐館,大約八十高齡才告老返回香港。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HW7歷史春秋網 -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

            隨著時代發展,香港的農耕歲月肯定回不去了。但“永續荔枝窩”計劃,目的是讓古村宜居宜耕,令客家社區重現活力。相信大多數香港人都沒留意,該計劃在2020年還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“可持續發展特殊貢獻獎”殊榮。雖然古村半廢,但每逢十年一度的慶春約太平清醮,散居海內外的村民都愿意踴躍回鄉參與,亦吸引眾多市民渡海前來贈興,場面熱鬧非凡。

          未標明來源于“歷史春秋網”的稿件均為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(含文章中內容、圖片等),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及時處理。 聯系郵箱:6465372@qq.com;QQ:6465372

          文章標簽:


          圖說歷史
          民國時期的國葬!一代梟雄袁世凱出殯當天
          民國時期的國葬!一代梟
          圖說民國十大奇女子
          圖說民國十大奇女子
          世襲罔替”的清朝十二家“鐵帽子王”
          世襲罔替”的清朝十二
          影像1911:辛亥前夜的武人風采
          影像1911:辛亥前夜的武
          歷史春秋網微信公眾號

          掃碼關注歷史春秋網微信公眾號


          推薦資訊
          居民聚族而居,“族必有祠”,香港究竟有多少客家祠堂?
          居民聚族而居,“族必有
          半島客家,香港歷史最悠久、最具規模及保存最完好的客家村荔枝窩
          半島客家,香港歷史最悠
          在世最年長的書法老師!百歲客家前輩余寄撫回憶抗戰時的無問西東
          在世最年長的書法老師
          客家人的聚居區,農耕時代鉻印的美麗名字,梅子林,慶春約
          客家人的聚居區,農耕時
          欄目熱門
          相關文章


          掃碼關注罕見老照片微信公眾號
        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,91啦在线观看,91视频9色,被添出水全过程免费视频,真实国产乱弄免费视频,欧美在线播放,九色视频PORNY在线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