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拜之交,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。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,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。
后來八拜之交指八種交情:管鮑之交、知音之交、刎頸之交、舍命之交、膠漆之交、雞黍之交、忘年之交、生死之交。筆者現將其搜集整理,以供大家參考。
故事出自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管仲傳》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也?!痹谥袊?,人們常常用“管鮑之交“,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系。
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:管仲曰:“吾始困時,嘗與鮑叔賈,分財利,多自與,鮑叔不以我為貪,知我貧也。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,鮑叔不以我為愚,知時有利不利也。吾嘗三仕見逐于君,鮑叔不以我為不肖,知我不遭時也。吾嘗三戰三走,鮑叔不以我為怯,知我有老母也。公子糾敗,召忽死之,吾幽囚受辱,鮑叔不以我為無恥,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。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也“。
故事出自《列子·湯問》。知音也謂知己,指非常了解、能賞識自己的知心朋友。知音難得,“人生得一知己足亦”。
春秋時,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,精通音律,琴藝高超,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,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,苦惱無比。伯牙鼓琴,心里想著高山,鐘子期說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”心里想著流水,鐘子期說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”凡伯牙所念,鐘子期必能想到。
故事出自《史記·廉藺相如列傳》:“卒相與歡,為刎頸之交?!北扔骺梢酝?、共患難的朋友。
《史記·廉藺相如列傳》:“卒相與歡,為刎頸之交?!?戰國時,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,憑借聰明才智多次立下功勞,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,就封他為上卿。大將軍廉頗很是不服氣,想法設法為難藺相如。
來自于“羊左”的典故。目前認為最早出自西漢《烈士傳》(也稱《列士傳》)故事(《烈士傳》已散失,在之后歷代文史資料中有節選)后世于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“羊左”。
西漢時有羊角哀與左伯桃兩人一起到楚國求官。行至梁山,遇大風雪??墒橇荷诫x楚國還有很長一段路程。兩人計算了一下共有的干糧和衣物,這些干糧和衣物只能勉強夠一人走到楚國的。如果兩個人去,就會死在中途。在此種情況下,左伯桃就脫掉了自己所有的衣服對角哀說:“我比你年長,身體又沒有你好。與其再走下去兩人都死,不如我一人死,保全你能趕到楚國?!?/p>
故事出自《后漢書·獨行列傳》,把志趣相投、親密無間的朋友稱為膠漆之交,形容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,古時就有“膠漆自謂堅,不如雷與陳”之說。
陳重字景公,是豫章宜春人。自幼與同郡人雷義為友。雷義字仲公,是豫章鄱陽人。兩人同師學習《魯詩》《顏氏春秋》。當地太守推舉陳重為孝廉。陳重卻請求把功名讓給雷義。
故事出自《后漢書-獨行列傳》中范式和張劭的事跡,兩人因此留下了“雞黍之交”的美名。形容守信。
范式與張劭是朋友,兩人同時在太學學習。后來范式要回到鄉里,他對張劭說:“二年后我還回來,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?!庇谑莾扇思s定日期。后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,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,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范式。張劭的母親說:“分別兩年,遠隔千里,你怎么就確信范式會來呢?”張劭說:“范式是個守信的人,肯定不會違約?!钡搅思s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。拜見張劭的母親,范、張二人對飲,盡歡之后才告別而去。
故事出自《后漢書·禰衡傳》:意思是指年齡不相當的人所結成的深厚友誼。
禰衡和孔融結交為好友的時候,禰衡未滿二十歲,孔融已五十歲了。正是因為孔融看重禰衡的人才,所以愿意為忘年之交。后來“忘年之交”成為一個成語,用來指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友。
故事出自出自《三國演義》,意思是可共生死的朋友;可共生死的情誼。
東漢末年,朝政腐敗,再加上連年災荒,人民生活非常困苦。劉備有意拯救百姓,張飛、關羽愿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。三人情投意合,選定張飛莊后一桃園,宣誓完畢,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。
親愛的歷史春秋網網友們,看完了上面關于八拜之交的詳細介紹,讓您觸動最深的故事是哪一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