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國戰國時代末期,秦國越來越強大,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,竭力網羅人才。他們禮賢下士,廣招賓客,以擴大自己的勢力,因此養“士”(包括學士、方士、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)之風盛行。當時,以養“士”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、趙國的平原君趙勝、楚國的春申君黃歇、齊國的孟嘗君田文。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、結交賓客之人(注:除春申君以外,其余三人皆是君王后代),后人稱之為“戰國四公子”(亦稱戰國四君子)。
雖然人們對戰國四君子或褒或貶,但有一點卻不可否認,那就是他們在當時都收養了幾千門客,對內維護自己的勢力以對付政敵,對外與敵國作政治、軍事上的斗爭,是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風云人物。
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(?-前243年),號信陵君,戰國四君子之首。是魏昭王的小兒子,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,他為人仁厚并禮賢下士,因為有他,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。設計偷竊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趙國,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“信陵君竊符救趙”的英雄佳話。
楚國的春申君黃歇(前314-前238年),戰國四君子之一,以辯才揚名,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。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到秦國,被扣留了下來,春申君以命相抵,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。楚國頃襄王死后,太子完登位,就拜黃歇為國相,封為春申君。從此黃歇輔國持權二十五年,說一不二,榮寵不衰。
齊國的孟嘗君田文(?-前279年):媯姓,田氏,名文,戰國四君子之一。是齊威王的孫子,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。被任為魏國宰相,后聯合秦、趙等國攻破齊國。從此,中立于諸侯國之間。
趙國的平原君趙勝(約前308年-前251年),戰國四君子之一,趙國貴族。趙武靈王之子,惠文王之弟。因賢能而聞名。封于東武(今山東武城),號平原君。傾其家有,犒賞食客,得敢死之士三千人,擊退秦兵三十里。不久魏國、楚國的救兵趕到,邯鄲圍解。
戰國四公子性格鮮明、有血有肉,個人的能力受限于環境,國家的命運束縛于時代,潮起潮落,飄忽不定,不能用簡單的成敗作為標準衡量。他們的智慧是難得的精神財富,其養士用人的風氣至今為人津津樂道,是戰國時期杰出人才的縮影。他們也有不足之處,正如身邊普普通通的“社會人”一樣,這正是二千多年來吸粉無數的原因吧。